政府失能下的新經濟革命:未來 10 年解決社會問題最重要的變革力量(The Solution Revolution: How Business, Government, and Social Enterprises are Teaming up to Solve Society’s Toughest Problems)
威廉.艾格斯(William D. Eggers)、保羅.麥克米蘭(Paul Macmillan) 著、李大川 譯
- 出版商: 商周出版
- 出版日期: 2014-06-05
- 定價: $390
- 售價: 9.5 折 $371
- 貴賓價: 9.0 折 $351
- 語言: 繁體中文
- 頁數: 352
- ISBN: 9862726008
- ISBN-13: 9789862726006
-
相關分類:
管理與領導 Management-leadership、經濟學 Economy
下單後立即進貨 (約5~7天)
買這商品的人也買了...
-
$1,000$900 -
$620$589 -
$454數據庫查詢優化器的藝術-原理解析與 SQL 性能優化
-
$280$252 -
$520$468 -
$250超標量處理器設計
-
$301編寫高質量代碼-改善 Python 程序的 91 個建議
-
$1,584Healthcare Information Security and Privacy (Paperback)
-
$520$442 -
$594$564 -
$650$585 -
$420$332 -
$300$270 -
$520$411 -
$301特徵工程入門與實踐 (Feature Engineering Made Easy)
-
$680$612 -
$480$336 -
$880$695 -
$380$342 -
$580$458 -
$680$530 -
$690$538 -
$240產品經理方法論 構建完整的產品知識體系
-
$419$398 -
$760$593
相關主題
商品描述
<內容簡介>
貧富不均、教育失靈、環保等所有問題,
光靠政府永遠無法解決!
面對此攸關每個人的社會沉痾與弊病,
我們需要一種全新態度與解決方案--
重大社會問題的新解答
勞動人力的技術再訓練、國家教育品質低落、國民的肥胖問題、販賣人口,以及貧窮人口缺乏乾淨飲水的問題。解決上述這些問題,是誰的責任?
幾十年來,這個問題的答案一直很簡單:靠政府來解決。一直到最近,政府的角色一向是提供公共福祉,而私部門則多半遵循米爾頓‧傅利曼(Milton Friedman)的訓誡:企業的社會責任在於增加營收。超越這底線的任何想法,就被視為失焦,甚至是對股東的背叛。
不過,時至今日,情況已有劇烈的改變。
一種新型態的經濟,儼然已在傳統上公私部門兩者交會之處崛起。這種經濟型態下,人們經營與社會成果(social outcomes)有關的生意;交易的貨幣包括公用的數據資料、聲譽,以及社會影響力。過去未開發的市場產生了金錢報酬。這種商業模式並不尋常。其動機從道德義務到對公共責任感的新觀念都有,甚至還包括了股東價值。這類「解方經濟(solution economy)」不只代表了經濟機會,同時也是解決根深蒂固社會問題的一種新態度。
世界面臨饑荒的問題、氣候變遷,整體崩壞的基礎秩序。很明顯的,以今日各國政府的財務以及政治狀況,我們已無法面對政府,要求政府協助解決已債台高築的重大社會問題。我們所需要的是,一種全新,同時更具有合作性以及生產力的經濟模式。解決方案革命帶給我們希望,解決方案的改革透露了一個蓬勃發展的新型經濟體系,讓來自各行各業的參與者,不論是政府,慈善家,或是社會企業都能共同盡力貢獻自我,解決大型社會問題,同時創造出公共價值。
如果可以將私人企業與政府單位之間的藩籬去除,那麼解決方案經濟模式將開啟高達數兆美元的社會利益,以及商業價值。當現行的社會問題變得越來越難解決,新世代的解決問題者開始向公眾募款投資,諸如汽車共乘、開發手機應用程式,或是進行具影響力的投資,為的就是要替難纏的社會問題,找出新的解決方案。例如提供低成本的保健計劃,與貧窮對抗,研發可重複利用的能源,預防肥胖,這些都是當前社會上較為困難,同時也可視為是社會問題解決者的大好機會。他們可以創造出社會產品的市場,同時以交換來代替金錢的買賣,藉此填補人民想要的需求,與政府所能供給之間的空隙。
驅動解決方案經濟模式的是什麼?這些新的參與者又會從哪裡來?他們的角色是如何演變?我們可以怎樣引發這樣的熱潮?我們又可以如何參與其中?
本書作者為上述問題提出解答,除此之外,他們也為我們介紹了引領這些運動的個人或是組織。其中有的社會企業一年的成長幅度高達十五個百分點, 甚至有些是超大型的基金會組織,也有的是利用銷售社會產品進而獲利的財星五百大企業。
政府已無力處理全球社會所面對的大型問題, 這也不是政府的責任而已。我們需要的是一個不一樣的經濟典範,可以整合資源,合併眾人之力,同時創造出價值,在此同時還可以改善社會大眾的生活。而一切的解答,就在解決方案的革命之中!
【熱烈推薦】
◎《商業文摘》2013年10大最受矚目書籍
◎金融時報、華爾街日報、華盛頓郵報、哈佛商業評論、富比士雜誌、
出版家周刊、彭博社、福斯財經、世界經濟論壇
◎吳惠林(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
◎周行一(政治大學財務管理系所教授)
◎馬凱(經濟學家、社會企業公約基金會創辦人)
◎陳東升(台灣大學社會系教授)
<目錄>
前言 「解方經濟」的力量
引爆公共財的兆元商機
當議題擴展到社會層面時,社會大眾紛紛投身於解決社會問題。這些成員所運作的模式建構於「解方經濟」之上。先進的解決方案,可以提供更好的結果、更低的成本花費,縮短供需之間的鴻溝,達到公共政策創新的願望。
第一章 造勢者
社會解方的參與者
造勢者是一群非政府部門的貢獻者,為解決當前社會的需求,引進前所未有的資源、多功能性和創造力。許多貢獻者著眼在「解方經濟」彼此間的關聯,期望能帶來更偉大的變革。
第二章 破壞性科技
行動科技、雲端運算,資訊不再遙不可及
行動科技、社群媒體、預測分析和雲端運算等破壞性科技,針對巨大的挑戰動用大量的資源,聚合破壞性科技裡較具效能的科技,讓距離不成問題,降低大量的成本,同時解決大型的社會問題。
第三章 規模化的商業模式
令人驚豔的創新能力為大眾帶來福利
創新的商業模式提供了「解方經濟」的基礎,導入社群和經濟之間的關係以及知識分享的機會。運用有創意的科技打破彼此間的交換條件,不須投入鉅額成本就能解決長久以來的社會問題,得到更好的社會結果。
第四章 貨幣
新世代貨幣為「解方經濟」注入活力
我們正在經歷貨幣使用上的爆炸性改革,必須全盤重新思考貨幣代表的意義。隨著新型態貨幣市場的成長,越來越多的造勢者利用資料、名聲等新型態的貨幣,發展眾多不同的用途,讓這些新型態的貨幣更具有價值。
第五章 公眾價值的交換
資本適足於社會需求的平台
資料、名聲、群眾集資、公共價值等具有衝擊力的貨幣,正以各種不同的新奇方式交換中。藉由網路的力量,這些交換引領著公眾價值,集合各式各樣的資本型式,投入在解決大型的社會問題上。
第六章 生態系統
解決日漸擴大、難解且影響力十足的生態問題
在「解方經濟」裡,如果有任何問題存在,解決的方式就是要創造出一個環境,跳脫以往商業模式裡買方與賣方之間的定律,建立起專注單一問題的生態系統,同時還能維持帶來利潤的模式。
第七章 創造自己的「解方經濟」
改變世界的快速指南
任何經濟模式都不是靜態的。現代科技和商業模式日新月異,舊有的服務模式也應該隨之進化。但是未來還是會有新的問題產生。但很幸運的,「解方經濟」的基本力量就在於,任何可能的挑戰都將成為進步的機會。
附錄
「解方經濟」的培養策略
<名家推薦>
分工合作找回和諧社會
◎文/吳惠林(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
早在一九八○年代,當時的美國總統雷根就公開說:「政府不能解決問題,政府本身就是問題」,他和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更曾身體力行,實施「小政府」、縮減政府的服務項目,以及公營事業民營化等。即便如此,政府的財政赤字還是不斷膨脹,此由政府被稱為「必要之惡」可以看出端倪,一來縮小政府並未能確切實現,二來縮小的項目並不足夠或者支出龐大者還保留著,三來官僚的效率依然低落,四來人民對政府應扮演的角色缺乏認知。
「公共財」的迷思
不論是哪種因素,都讓政府還是擁有龐大支出,因為人民雖然認為政府做的不好,甚至已產生不好的「惡」效果,還是迷信「非得政府來做不可」,以為找不到其他機構或個人來做,這也就是時下非常流行的「公共財」(public goods)理論,也是提供政府站上經濟舞台當主角的「市場失靈」之最典型現象。不過,當前所謂的「公共財」其實已經脫離其本質,考其原意乃具「共享和無法排他」兩種特性的財貨,或者是「無法收費」或「邊際成本等於零」的財貨,而世界上幾乎沒有這種財貨,有的只是「接近」而已,即便如國防和治安這兩項,還是可以用「驅逐出境、趕出保護區」的方式來「排他」,所以只能說有「準」公共財罷了。
撇開這種爭議不談,就針對「公共財」這個詞來說,顧名思義乃「大家共同擁有的」財貨,也就是「公家的」,不是「私人的」,亦即「公共財」與「私有財」相對立,後者是私人的財貨,前者是公家的財貨,而一般指的「公家」就是政府提供的,因為政府是由人民共同組成的。至此,已經非常明確,「公共財」不是具有「共享和不可排他」性質的財貨,當今教科書中和大家琅琅上口的「公共財」實在是一個錯誤的名詞,「共用財」或「共享財」還比較好,但還是無法表現「不可排他」這個特性。
就是因為錯用這個「公共財」理論,當今各國政府才有包山包海的任務,不但鐵公路、橋梁、機場等等「公共建設」,連公園、圖書館、體育館、教育、保健,年金等社會福利也都是政府提供或從事的任務,而大家也已都習以為常。於是人民養成對政府「毫無底線的無度需求」,如今終於陷入「債務黑洞」的深淵,衍生出無窮的問題。
在歐洲以及北美等西方國家,由於二○○八年全球金融風暴的衝擊,不少政府被迫回歸到更為緊縮的公共政策之上,結果就是大幅裁減國家的警力,同時關閉不少政府無力支援的學校、圖書館以及醫院。然而這些西方國家,所要面臨的是每天約成長四十億美元之多的債務,可想而見的今日這些西方政府,終將把財務支出視為當前最大的課題。
其實,就整個世界而言,無論是低端或高端的支出,各國政府都面臨了同樣一個問題,也就是必須積極找出一個解決方案,去取代過往長期以來由上而下的服務模式。在現實壓迫下,「政府萬能」被打成「政府失能」,政府不但解決不了問題,還製造更多問題,如何妥善解決乃成一大課題。
幸運的是,就在議題已擴張到社會問題的解決層面時,政府已不再成為單一負責的參與者。社會大眾已經有所改變,知道自己對這些問題也有責任。因此,政府也由過去的主導角色,轉變成只是其中一個參與者。在過去十年以來,不少參與者紛紛投身於解決社會問題之中。這本《政府失能下的新經濟革命》為我們作了精彩的描述。
如作者們所言,這些參與成員所運作的模式都建構於「解決方案的經濟體系」(Solution Economy,簡稱解方經濟)」之上。而其中不乏創新者所提供先進的解決方案,足以縮短政府所能提供,以及人民需求之間的鴻溝。而這樣的解決方案可以提供更好的結果、更低的成本花費,更可以在政府預算捉襟見肘下,達到公共政策創新的願望。
時值今日,情勢已經出現劇烈性的變化。每一位公民、企業、企業家,乃至於基金會,他們不再一味地仰賴公共事務單位的協助,反而會互求有無,為的就是要解決每一個面臨的問題。而這樣的演變,讓以往有著明顯區別的公共企業以及私人企業之間各自兼負的責任,變得更為渾沌不明。
解方經濟V.S.社會企業
一種新型態的經濟,儼然已在傳統上公私部門兩者交會之處崛起。此種經濟模式以經營「社會成果」(social outcomes)有關的生意,其中用來交易的「貨幣」包括公開的數據資料、聲譽及社會影響力。過去未開發的市場得到發展並且獲利,這種商業模式並不尋常,其成形的動機包括新公共責任意識的抬頭到道德的義務,甚至包括了股東價值。正如本書所說的,新的解決方案的創新者和投資者,帶動了「解方經濟」。
正如本書所言,「解方經濟」並不只是一個經濟的機會而已,它是一個全新的社會問題的解決方式。這套解決模式具備基本的科技知識以及全新的商業模式,且適合運用於各種產業。不論問題的核心是公開的或私人的、社會的或商業性的、經濟層面或政治層面的,這些都不足以影響整個模式的設計。更進一步的,這些造勢者更具備了能力以及精力,更願意去接觸以往所沒有人願意接觸的部分,他們可以從以往從未開發過的管道募得資金,同時平衡運用社會網路以刺激新興市場,以解決根深蒂固的社會問題。
在過去十幾二十年裡,政府所扮演的角色有了十分重要的改變。有時政府扮演出資者的角色;有時又不全是出資者的角色;有時政府負責整合所有的參與者;有時政府是創造市場的人;有時政府成了貢獻解決方案的人;更有些時候,政府要退出整個遊戲之外,讓真正可以解決問題的參與者進場解決問題。
這種趨勢正往另一種全球化邁進,能因勢利導順應此種趨勢的國家,其社會問題會得到平和解決,問題也會減少,逆此趨勢的國家,將會在一段動亂、抗議和社會運動過程中,付出所謂「社會成本」之後加入行列。當前的台灣屬於後者,三一八太陽花學運扮演逼迫政府改變角色的動力,而學運本身做了很好的示範,不只學生們分工合作各自從事拿手的工作,有的扮演造勢者,有的扮演資訊傳遞者,有的扮演物流管理者,有的扮演維持秩序者,於是在有序分工、各自努力,相互和諧溝通下,平順地解決各種問題,而各個公民團體也都主動從事自己拿手的工作,沒能親身參與運動者,則透過管道出錢、出力提供物資,我們更見識到年輕人妥善運用電腦科技的功力和效果。這個運動並非要推翻政府,也不是要消滅政府,而是要政府在適當的「體制」下扮演合宜的角色,做「對的事」,且把「對的事做好」。不過,當今政府領導者及部分國人似乎並未從該運動中得到啟示,這本書正可提供參考。
做真人、辦真事、說真話、和諧分工
值得強調的是,本書所描述的社會可說回到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的世界,兩百多年前(一七七六年)史密斯就在《原富》(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這本經典裏標榜「分工」的重要,而分工之後則需「合作」。要分工的效果好必須各個參與者從事符合自己「比較利益」(comparative advantage)的職務,亦即施展「天生我才必有用」的最佳用途,而要分工合作達極致,要以最佳「道德情操」為之,「誠信」、「信任」、「互信」則是最根本的,人際間和諧、善意溝通、不欺騙、不爾虞我詐,每個人「做真人、辦真事、說真話」,這也就是「自助、互助、天助」的社會。
對照當前的人間,還是差很遠。不過,經由本書,我們不只看到希望,不少人已自動自發起而行,這真是「返本歸真」的寫照。希望世間人都能來看此書,俾「有為者亦若是」!將人間的汙垢掃除、洗滌,進而「淨化人心」吧!
解決重要問題與創造公共價值的解方經濟學
◎文/陳東升(台灣大學社會系教授)
這是一本非典型經濟學的書,因為作者強調解決公共議題,而不是要想盡辦法把利潤極大化。這本書是希望利用經濟學,以及更為廣泛的社會科學知識來找出具體解決公共議題的方案,不是停留在理論或數學模式的發明,而是真真實實地面對問題,解決問題,強調理論和實踐的緊密結合,顯現出一個學科或知識體系是要重視公眾所憂心的問題,認真地承擔社會責任,因此知識的社會貢獻度是相當要緊的,所以命名為尋找解決方案的經濟學。就達成的效果來說,是要讓社會公眾共享的,是互利的,而不是個人行動者獨自享有的,所以解方經濟就是現在許多公民團體倡議的分享經濟。以解決公共議題的機制來說,解方經濟不是只利用市場的機制,還會使用公眾創新參與的機制,協助公眾建立互信、互惠的價值,讓大家願意跨越搭便車的心態主動參與,一起解決我們所面對的公共問題。
本書章節的安排是先討論不同類型行動者,其中包括造勢者、創新者、穩定的供應商等;接著,探討如何應用破壞性的科技來解決問題,但是這些科技不見得是最先進的,反而是因地制宜,是一種當地居民可負擔、適合在地環境的科技;第三、由於這本書非常重視解決方案的影響力,因此強調規模化的商業模式,雖然是要大量生產、大量銷售,不過這種規模化是以將必要的科技應用或是產品,讓大多數需要的人可以買得到、買得起,甚至於因為規模的擴大,貧困的家庭或是婦女可以協助銷售,而獲得工作機會。例如,作者提到聯合利華,製造印度大多數民眾可以負擔得起的肥皂,雇用當地村落婦女銷售,建立民眾洗手的習慣,減少腹瀉與其他傳染性疾病的感染,部分解決地方上公共衛生的問題。
第四、作者認為要發展出具有影響力的貨幣,而這些貨幣的型態、計價方式,和傳統的金錢是不同的,新貨幣是要估量社會影響力或是公共價值,這也是本書第五章的討論內容。具體來說,我們需要認真地考慮任何一種社會互動或交易行為的公共價值。如果我們發展出一套在地老化、社區照顧的體系,相對於機構化的長期照護模式,是一般只有平均收入老人可負擔得起,那麼除了節省大筆的花費之外,在縮短老人群體的貧富差距、甚至於降低年輕世代撫養負擔的社會影響更為顯著,這些都是要算入新型態的貨幣總額。換句話說,新型態貨幣是一種展現公共價值,而不是個人財富的指標。
最後,本書提出解決方案的經濟學必須要形成一個生態系統,說明解方經濟學的行動者是需要有職務和能力上的分工,這些角色共同努力,才能夠執行解決問題的方案。而且這些行動者是需要結合強調公共價值的新貨幣、應用適當科技、永續地使用有限資源,不同的元素建立連結與相互回饋的動態關係,才有可能去處理複雜的社會議題,並落實適當的解決方案
作者撰寫本書所使用的材料主要是以美國的經驗為主,但是介紹許多不同的案例,內容相當精采,對於尋求社會創新的模式來解決公眾議題,是很有參考價值的。此外,本書討論的主要切入點是經濟學,不過作者也大量援引其他社會學科的論點,提出許多具有啟發性的觀點,可以說是一本跨領域社會創新的重要作品。
<內文試閱>
解決方案的生態系統
公共財的創新
在舊金山的教會區裡聚集了一群二十幾歲的年輕人。此時是早上十點。然而谷歌(Google)的員工巴士早已在這個城市穿梭載客達四個小時了。此時,一台沒有任何識別標記小巴士開近人行道。乘客魚貫而上。上車後,有的人打盹,有的則是打開筆電,迎接另一個瘋狂的工作日。這輛巴士的目的地是山景(Mountain View),這些年輕的乘客其實都買得起保時捷,但是他們寧願搭乘巴士上班。
「我適應得很好」,二十五歲的工程師納奧‧史提芬(Naoh Stevens)這樣說。他每天也搭乘谷歌的巴士上下班。
谷歌的巴士,對於納奧、谷歌還有社會大眾而言,其實是三贏的政策。對於納奧而言,他省下汽油錢還有時間。對於谷歌而言,巴士可以協助員工減輕壓力,減低停車場的租賃費用,同時也可以讓企業吸引更多的人才。對於社會大眾而言,巴士可以降低對於能源的需求,降低廢氣排放,更可減少塞車的機會。這就像是個如同時鐘運轉的系統,對於私人企業或社會大眾都各有其利益。
但還是有個棘手的小問題,巴士的通勤時間過長可能會降低員工的生產力,同時也浪費資源。幾十年以來,政府花了不少錢在設置高承載車道的系統,同時還花了數十億美元在公共交通工具的設備上。但是這幾年來交通堵塞的問題,還有日漸高漲的運輸成本,數字仍舊居高不下。
在今日,有百分之七十七的美國人一個人開車上下班,只有百分之五的美國人搭乘公共交通工具通勤。百分之十的美國人會利用共乘的方式上下班,這比起西元一九七○年時的共乘比例下降了十個百分點。這低得可憐的數字也出現在英國,英國的共乘比例只有三個百分點,有百分之十三的人們搭乘公共交通工具。這樣的情形在西方國家裡屢見不鮮。所以每天早上你可以看見,你和鄰居們開著一輛輛空盪盪的車行駛在同一條上班的路上。
以美國而言,通勤者花在路上塞車的時間平均一年高達三十四小時,以全美國所有通勤者總計,這就是四十七億六千萬小時之多。每天也因此花費了四億二千九百萬美元的經濟成本,換算成一年的時間,經濟成本更高達一千六百億美元之多。
這只是以通勤者的成本來看。每一位通勤者開車二十英里,就要花上政府一美元的公帑,而且這項成本具有累加性。如果你將所有成本都包含進來,塞車花費、空氣汙染,還有臨近高速公路可能為周邊的房地產帶來的價值損失等等,總計每英里影響成本高達二十七美分到五十五美分之多。
正當現今政府財源枯竭,而油價又日漸攀高之際,美國政府用盡方法想要降低交通成本,這也使得民間對策如雨後春筍般的冒出來。每個市政府的交通預算都受到箝制,但是騎單車的族群卻發現了新的解決之道。不少試著提出解決方法的專家,要求立法單位盡速提出鼓勵市民騎乘單車通勤的法令,同時還推廣單車共享制,讓單車逐漸取代汽車。而先進的科技更讓Car2Go以及Zipcar這類公司得以生存,開放以小時計費的租車服務,希望讓無車日的生活早日成形。
另外一個饒富發展潛力且未被開發的解決塞車問題的工具,就是共乘制度。解決塞車的問題,重點在每台路上行駛的車子裡還留下來的空位。所以開車上班不再是一個人,你的車子也將成為公共運輸系統的一員。現在有很多已開發出來的共乘應用軟體,比方說Zimride、Avego、RelayRiders以及Carpooling.com等都是這類解決汽車共乘制度的先鋒。還有其他類似但不是那麼知名的共乘應用軟體, 也分別在解決塞車問題上有不少的貢獻。
整個共乘計畫裡的創新想法也日漸成形。不少企業以及非營利組織利用了更為聰明的商業模式和技術來為這樣的計畫設計配套措施。例如Reward Ride這個應用程式,給予每一位運用共乘模式的乘客某些點數,而擔任共乘的駕駛也可以將點數轉換成自己可以享用的共乘點數。在整個過程中形成了一個微型經濟模式。除此之外,Avego將駕駛人開車的路線顯示在乘客的應用程式上,如此乘客可以搜尋到和他們同路線的共乘車。這個應用程式顯示的是即時的資料。只要有新的乘客在行經的路線等待,Avego就會將等待的乘客資訊顯示出來提醒駕駛,開車的駕駛可以在等紅燈或暫時停車時檢視新乘客的資料,駕駛以及乘客的資料都會被記錄在全球定位系統(GPS)上。當到達目的地時,Avego就會自動進行轉帳,每車次一美元,外加一英里二十美分的總價,從乘客的帳戶轉帳到駕駛的帳號。而Avego只從中收取部分的費用。接下來Avego的使用者就可以針對這一次的共乘經驗進行彼此評分的動作。
Avego的創辦人西恩‧蘇利文(Sean O’Sullian)這麼解釋說:「我們想把每一台私家車都成為公共運輸系統的一員」。他回應了一般大眾多年來的企盼,致力推動這項有如民間公共 交通系統的新模式。蘇利文說:「消費者等於將自己的資產,也就是車上的空位轉變成為公共財。」
科技重新定義解決社會問題的方式。就如同共乘計畫的成功,在本書中讀者可以看到不少成功的案例,其中不乏運用了科技的優勢,他們結合了新世代的科技,比方說是雲端計算科技、資料分析、社群媒體軟體、地理環境的分析,以及可攜式計算科技的運用。
新型的共乘計畫主要是以電子貨幣做為追蹤的依據。Amovens主要以討論區的模式運作,讓共乘者公告自己想去旅遊的地方,以及他們所能給付的車資。這樣可以使電子貨幣以及現實生活中的貨幣做了進一步的交流。每一位使用者都可以利用自己在共乘計畫裡建立的信用額度,來取得其他使用者的信賴。使用者的評比也可以成為一種貨幣計價單位,這樣可以增加找到較有意願服務的駕駛。
共乘計畫其實只是眾多創新計畫中,可以在政府之外,「解方經濟」的一個例子而已。其他可能的例子,例如審核通過給予有資格的社會企業家一筆資金的過程、經科學實驗後的新疫苗,或是把你車上的空位分享給你從不認識的陌生人。具有影響力的貨幣也就等於給付社會影響的一筆酬金。經由這套經濟模式,也能決定資源該如何分配。
以上討論的就是解決方案的中心思想。社會影響力終將成為一種流通的貨幣,其價值可能不斐,從基金會到政府、到慈善投資家,再到每一位公民,它的形式會因為創造模式的人和使用的族群不同而有所限制。
另一項在「解方經濟」裡的特色,就是公共價值的交換。也就是由企業家、公司行號、政府所開發的互動平台,為的就是要傳播出社會的影響力。其中的公共價值的交換,像是由群眾集資的平台開始(例如跨國微型貸款平台Kiva),集合多數具有社會意識的公民,共同注溢資金在社會企業家身上,並且獎勵及連結,將出資者與可以解決問題的人串連起來。
再回到共乘計畫的例子裡。如果你想要改變通勤者的行為,就需要讓共乘計畫可以提供比自己開車上班更簡便、更舒適以及更安全的選項。所以現今多數的共乘計畫的商業模式都專注在於「越多的參與者越好」,這樣每一次共乘的車次都會變得更值得信賴,同時共乘的載次也可以變得更準時也更方便。
如果這樣的觀念可以成功的話,對整個社會將有不可小覷的影響力。我們約略計算,只要能將共乘的乘客數量倍數化(也就是可以重回西元一九七○年代的共乘水準),同時再讓百分之十的駕駛轉換自己的定位,加入共乘一族,那麼以美國而言,一年總共可以少掉一千六百萬台在道路上行駛的車輛,還有省下七億五千七百萬小時的塞車時間。而全美國的二氧化碳的排放率也可以降低兩個百分點。
如果政府想要藉著興建公共交通運輸系統而達到相同效果的話,整個工程將花上兩百七十五億美元之多。這個金額約略等於在西元二○○九年通過的美國復甦與再投資法案中,撥給整修全美國道路與橋樑的預算總額。但是十分矛盾的是,共乘計畫幾乎沒有花到政府一毛錢。事實上,美國政府大約節省了八十億美元的道路維修費用。
解決方案裡的最後一個基本成員,就是生態系統,也就是整合所有資源,專注地解決某一特定的社會問題。舉例來說,企業、社會企業家、基金會以及社會大眾,大家眾志成城的團結起來,為的就是要為世界上數以十億計的貧窮人民解決居住和教育的問題。解決問題的人利用解決方案生態系統,為這個世界提供了防範之道。同時也展開前所未有的共同合作,為了對抗人口販賣而達成合作的協議。藉著前所未有的資源整合,以及跨領域的結盟,生態系統正在解決當前從所未見的龐大社會問題。
有別於過去大型機構在處理公共建設難題時,所設下的桎梏和漠不關心的態度,「解決方案革命」的運作方式可說是這些機構的強烈對比。它有效整合多樣化的資訊,不論是志工的時間、群眾的集資能力、國際大型企業的能力、企業資本、慈善基金等等。這些資源都是為了同個目標而結合,比方說是解決塞車問題、提供安全的飲用水,或是為了提供更良好的居住環境等等,。
當然,想要改變一個人根深蒂固的習慣(例如每日通勤方式的習慣)很不容易,但絕非不可能。前面提到的工程師史提芬,當他開始在谷歌工作之後,以前買的雷鳥汽車就這樣一直的停在他家後院。「我通常利用自行車行動,」史提芬這麼說著:「但我想我才剛剛習慣一個人獨自上班。」
孕育「解方經濟」
在人類歷史裡,新型態的經濟價值創造出新的經濟架構和政治架構,從以往遊牧民族時代,進化到農業時代,直到今日的城市生活型態。十八世紀國際貿易的快速成長,讓整個海域的擁有成為成功的目標之一,同時也終結過去猖獗的海盜掠奪和走私行為。十九世紀的工業革命,專利法和智慧財產權的保護,讓經濟模式得以延續,這成了十六世紀以來所從未有過的經驗。十九及二十世紀興盛的股票市場交易,讓大型企業成了財富的印鈔機。只要有一種全新的生產方式,就需要有新的法令、政治,以及經濟架構同步的配套措施。
同樣的,「解方經濟」也帶出全新的交換模式、生態系統以及貨幣,這是一種全新的經濟組織模式,從非政府不可的模式中脫穎而成。如果在某個國家,其「解方經濟」是強勢的,那麼這個國家就會有擁有較多的解決方案提供者以及永續經營的企業模式,一同創造出更高透明度以及更多公共誠信的社會創舉。如今投資在社會衝擊的市場架構也已越來越龐大,美國也有越來越多優秀的畢業生,願意將自己的未來投入在更大型的公共市場產品中。
政府、投資者和慈善家該如何創造並孕育最佳的「解方經濟」的市場,目前我們仍在學習。在印度,政府投入了十億美元的「創新基金」,為的就要是刺激私人企業,讓私人企業可以為印度政府解決手上最為困難的燙手山竽。西元二○一二年,英國政府在卡麥隆首相的帶領下,也投下了六億英磅的資金,為的就是資助那些幫助解決社會問題的專家們。
而在大西洋的彼岸,歐巴馬政府同樣提出一系列支持提供解決方案的對策,其中包括了五千萬美元的社會創新基金,同時歐巴馬也成立了社會創新辦公室(Office of Social Innovation) 。
「歐巴馬總統要將社會企業家的概念帶進白宮!」白宮辦公室的計畫主持人強納森‧葛林布萊特(Jonathan Greenblatt)這麼說的。「我們想要利用全新的方式來解決過去的老問題,同時希望這個方式可以擴大推行。」白宮甚至成立了總統創新獎學金,目的就是要從企業界、非營利單位以及學術界裡找出最優秀的創新思維者,為美國政府貢獻心力。這個團隊針對關鍵的公共政策議題已在一起合作了近半年之久。「我們深信,只有跨部門的領導力才是美國未來的基礎。」聯邦科技長朴陶德(Todd Park)興奮地說著,他是這些計畫背後的推手。
除此之外,美國國務院以及美國國際開發署也開始排除以往傳統的補助方式,轉而保持公共與私有企業的友好關係,支持那些帶動經濟成長和回饋社會的企業。在此同時,美國聯邦法令也進行變革,特別鼓勵企業的異業結盟,像是受益公司(benefit corporation)。這類型的公司可以在財報公布時除了損益數字以及獲利狀況外,還可以納入社會責任以及產品,而不只是看股東權益的數字而已。
雖說擁有以上這些優勢,但是這些正向的發展目標對於整個「解方經濟」所能帶來的整體效應,還是存在著很大的鴻溝。因為「解方經濟」所帶來潛在的影響如此立即,其中受益的效應便十分驚人。數以萬計的生命得到救援,百萬名的貧困學童們可以得到正規的教育,以及在有效控制成本下,世界各地的醫療水準也獲得大幅度的改善。
對於一般民眾、公僕或是大型企業裡的任何一名員工,這可能是一個超乎個人能力的問題。身為個人,你又將從何而起貢獻自己的力量?在接下來的內容裡我們提出許多方式,讓每一個人參與「解方經濟」之中。其中包含了群眾集資、到對等的學習機會,乃至於全民科學(citizen science)幾個方向。我們也會提到政府機構以及大型企業裡的決策者,他們又是如何影響單位的決策方向,進而在「解方經濟」裡扮演怎樣的重要角色。
讓我們快速導覽本書:第一章我們進一步分析解決問題的人有哪幾種類型,他們將如何改變傳統的信念以及實務做。第二章和第三章探討的是破壞性的科技,以及可以為舊有的問題帶來全新解決方式的商業模式。第四章和第五章探討現今「解方經濟」的貨幣,還有交易過程中新興的交換方式。第六章則是探討如何結合上述幾個方案,進而解決人口販賣問題,到如何為赤貧的人民提供成本更為低廉的居住環境。第七章概略陳述六項策略,讓每位讀者都可以發展出最適合自己的「解方經濟」。
經由這些方式,我們提出許多解決重大問題的方法。那些是可行的?哪些是不可行的?而政府又將如何讓「解方經濟」變得更便利。「解方經濟」又與傳統的非營利單位為公眾安定所付出的心力有什麼不同?現有的組織和公共機構所付出的無數貢獻,帶給我們的啟示是什麼?針對這些跨政府部門的新方法,我們又該如何判定它們的成敗?
我們一開始將從「解決方案革命」的核心談起,也就是那些日漸成長的造勢者們開始討論。
<作者資料>
保羅.麥克米蘭(Paul Macmillan)
麥克米蘭為德勤(Deloitte Touche Tomatsu)全球公部門(Public Sector)的領導人,本身也創立了加拿大公共服務創新組織(IPAC)之中的勤業眾信公共事務領導獎項,他也是多倫多Bridgepoint Active Healthcare的董事會成員之一。
威廉.艾格斯(William D. Eggers)
艾格斯現職為勤業眾信(Deloitte)研究團隊的全球部門主管、專欄作家,帶領勤業眾信的公部門研究,同時是八本書的作者,其中共同著作有《華盛頓郵報》暢銷書《If We Can Put a Man on The M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