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新論─從心理設計到科學應用, 2/e

中華色彩學會、魏碩廷、陳鴻興、徐明景、李文淵、謝翠如、吳瑞卿、孫沛立

買這商品的人也買了...

相關主題

商品描述

  本書號召了當前中華色彩學會各類專長的色彩專家們,以兼顧理論與實務的角度,嚴謹地撰寫出一套色彩教材,廣泛且由淺入深地清晰闡述色彩原理與相關應用,提供了符合國際潮流且豐富的色彩資訊與知識,作為嶄新的色彩科普先鋒。

  自古以來,色彩在各種不同的領域裡一直都是被探索、研究的對象,使得今日的我們得以充分認識色彩的種種特性,並且廣泛應用在各實務領域上,增進生活福祉、增加企業收益。
  色彩是一項綜合的科學,舉凡空間建築、服飾彩妝、產品設計、平面傳播、視覺藝術、印刷紡織到影像顯示,無不與色彩有著密切的關係。由於牽連範圍過於廣泛,過去國內一直難有適當的色彩教材,能夠清晰闡述色彩在心理設計到科學應用所扮演的角色。本書集結當今中華色彩學會各類的第一線色彩專家,嚴謹撰寫出一套色彩中文教材,廣泛且深入探究各種色彩現象與其應用,相信對有興趣了解色彩面貌的一般人士,以及有志從事色彩相關研究與工作的年輕學子,將會有所助益。
※推薦文
雨過天青,彩色人生

  記得以前有一句很流行的廣告詞:「肝若好,人生是彩色的;肝若不好,人生是黑白的」,我不知道這句話有沒有誤導一些民眾以為色盲的成因是A肝、B肝,或爆肝,不過這個廣告文案能夠成功地被傳誦幾十年,表示它很貼切地點出色彩在我們文化集體意識中的地位,亦即彩色的意象是健康美好,而無彩的意象則是貧瘠單調。
  色彩予人的感受如此積極正向,無怪乎在我們生活中所接觸的各種民生產業與商品中,例如印刷、出版、紡織、美妝、塗料、建材、設計、顯示設備等等,色彩的複製與呈現都扮演著無比重要的角色。
  然而色彩的顯示與生產技術自古以來便挑戰古今中外無數匠人的才華與智慧,在清朝時期朱琰所著的《陶說.卷二》中有載:「後周柴窯,柴世宗時燒者,故曰柴窯。相傳當日請瓷器式,世宗批其狀曰:『雨過天青雲破處,者般顏色作將來。』」這個看似隨意的指令,只有自己製作過陶瓷器的人才能完全領會當年皇帝一句話,底下的官窯匠人們要花費多少時間精力去實驗逼近皇帝所指定的色彩目標。這樣的天青釉成就了後來中國藝術陶瓷最高典範的汝瓷,不過汝窯的良率是「十窯九不成」,技術上的難度固然成為貢獻後世汝瓷身價的重要因素,不過也大大限制了它的流傳範圍。
  人類掌握與管理色彩的能力在20世紀獲得突飛猛進的進展,國際照明委員會(CIE)於1931年制定了CIE 1931 XYZ色彩空間,為色彩產業中色彩規格的標準化奠立了非常重要的基礎,之後亦隨相關色彩技術的進步而不斷更新修訂。我們可以想像負責柴窯的匠人當年要揣度後周世宗心裡想的顏色,並把它燒製出來是一件溝通上多麼困難的事情,有初步成果之後,要進行色彩的品管也會是困難重重,顏色誤差超過多少就應該打入瑕疵品?是皇帝眼睛判斷的算?還是老師傅的眼睛判斷的算?拜現代色彩科學與工程技術發展之賜,這些問題目前都已經獲得相當令人滿意的解決。
  可惜的是與色彩相關的知識與教育訓練散布在非常零散的領域中,即使在美國,也要到20世紀90年代才開始有色彩科學的專門學位頒布,乃至在很多涉及色彩複製與再現的產業中,色彩的溝通、調教、管理都維持在一種類似手工業的狀態中,未能充分利用色彩科學的進步成果。
  中華色彩學會在創會理事長李天任校長的發起與領導之下,在國內集聚色彩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已為推動國內色彩的學術與產業水準耕耘了近20年,我們非常榮幸,也非常高興能夠成為經濟部工業局推動色彩規劃管理師證照的協辦單位,這本《色彩新論—從心理設計到科學應用》是集合本會中生代的菁英學者所著作的專書,內容完整地涵蓋色彩的基本面、設計面,以及工程技術面等面向,對於有心建立自己色彩職能的學子而言,是不可錯過的入門寶典。
  無論是色彩學會還是經濟部的努力,最終期盼的是我們今天所盡的一點綿薄之力,都能貢獻於我們產業的升級,以及文化內涵的成長,也就是我們都衷心期盼我們的家鄉—婆娑之洋上的美麗之島,她人生的未來是彩色的。

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 所長
中華色彩學會 理事長
陳一平

作者簡介

魏碩廷
中國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 助理教授

陳鴻興
臺灣科技大學光電工程研究所 副教授

徐明景
中國文化大學資訊傳播學系 教授

李文淵
大同大學工業設計學系 副教授

謝翠如
中國文化大學資訊傳播學系 助理教授

吳瑞卿
大同大學通識中心數理教學組 副教授

孫沛立
臺灣科技大學色彩與照明科技研究所 副教授

目錄大綱

推薦序 雨過天青,彩色人生
推薦序 好色之途,無限寬廣

第一章 色彩基礎
1-1 認識色彩
1-2 色與光的關係
1-3 混色原理

第二章 色彩視覺
2-1 色彩視覺三元素
2-2 光
2-3 物體
2-4 視覺系統
2-5 色彩視覺理論
2-6 色覺異常
2-7 色覺異常檢測方法

第三章 色彩體系化
3-1 色彩系統的類型
3-2 色彩體系的發展
3-3 當代重要的色彩體系
3-4 實體色票

第四章 色彩複製原理
4-1 數位色彩
4-2 色彩基本量度
4-3 色彩複製
4-4 色彩與軟體
4-5 基礎色彩計畫
4-6 基礎色彩管理
4-7 基礎色彩光電

第五章 色彩心理
5-1 色彩恆常與色彩適應
5-2 色彩對比與色彩同化
5-3 色彩心理現象與應用

第六章 色彩計畫
6-1 配色
6-2 影響配色的因素
6-3 色彩調和論

第七章 色彩度量
7-1 光與視覺
7-2 光度量與輻射量
7-3 光源的色彩特性
7-4 CIE色彩系統
7-5 均勻色彩空間

第八章 色彩工程
8-1 色彩量測儀器
8-2 量測幾何條件
8-3 相關標準
8-4 裝置色彩特性描述

索 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