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推斷:原理解析與應用實踐
趙永賀 等
- 出版商: 電子工業
- 出版日期: 2023-12-01
- 定價: $414
- 售價: 8.5 折 $352
- 語言: 簡體中文
- 頁數: 196
- ISBN: 7121466252
- ISBN-13: 9787121466250
立即出貨
買這商品的人也買了...
-
$648$616 -
$1,820$1,729 -
$450$356 -
$352Python 社會媒體挖掘 (Mastering Social Media Mining with Python)
-
$520$411 -
$454跟著迪哥學Python數據分析與機器學習實戰
-
$294$279 -
$505實時語音處理實踐指南
-
$780$616 -
$811統計學習要素:機器學習中的數據挖掘、推斷與預測, 2/e (The Elements of Statistical Learning: Data Mining, Inference, and Prediction, 2/e)
-
$420$378 -
$658斯坦福數據挖掘教程, 3/e (Mining of Massive Datasets, 3/e)
-
$294深度學習的計算方法:理論、實踐與應用
-
$750$593 -
$403統計信仰:駕馭無序世界的元認知
-
$857R語言臨床預測模型實戰
-
$709FFmpeg 入門詳解 — SDK 二次開發與直播美顏原理及應用
-
$2,180$2,071 -
$680$537 -
$229量子力學教程(第三版)
-
$880$695 -
$880$695 -
$490$387 -
$680$537 -
$380$342
相關主題
商品描述
本書全面介紹了最新的因果推斷方法,並以實踐應用為輔,方便讀者理解。本書化繁為簡,層層深入地引導讀者瞭解因果推斷方法發展的歷程和現狀。通過本書,讀者可以獲得關於因果推斷方法的全局視角。本書共5章,以遞進的方式展開對因果推斷方法的介紹。第1章從廣泛熟悉的相關關系出發,通過介紹相關關系與因果關系的聯系與區別過渡到對因果關系的探索。在明確因果關系概念的基礎上,第2章主要介紹洞察因果關系的金標準:隨機對照試驗。基於隨機對照試驗的原理和不同的應用場景,本書將因果推斷方法分為3類:基於設計思想的因果推斷方法、基於潛在結果框架的因果推斷方法和基於結構因果模型的因果推斷方法。第3章~第5章分別對這3類方法進一步詳細分類,並進行解析。同時,這3類方法的應用場景也呈現遞進的關系。本書適合有一定統計知識背景的讀者,特別是希望深入研究因果推斷方法並將其應用於各領域實踐的相關研究者。同時,本書也適合對因果推斷方法感興趣的在校學生和業界工作人員。
目錄大綱
第1章 相關關系和因果關系 1
1.1 相關關系 1
1.2 因果關系 3
1.3 相關關系與因果關系之間的迷霧 6
1.3.1 混雜 6
1.3.2 樣本的選擇性偏差 7
1.4 因果推斷方法 9
1.4.1 符號和表示工具 9
1.4.2 本書涉及的因果推斷方法 10
參考文獻 12
第2章 隨機對照試驗 14
2.1 隨機對照試驗的統計學原理 14
2.1.1 基本概念 14
2.1.2 隨機對照試驗的核心思想 15
2.1.3 統計學的反證思維:假設檢驗 16
2.2 總體方差未知的情況 17
2.3 兩類統計錯誤 19
2.4 隨機對照試驗流程 21
2.4.1 最小樣本容量 22
2.4.2 試驗結果分析 24
2.5 本章小結 25
參考文獻 26
第3章 基於設計思想的因果推斷方法 28
3.1 雙重差分法 28
3.1.1 DID模型的原理 29
3.1.2 DID模型的有效性檢驗 30
3.1.3 DID法的註意事項 32
3.1.4 DID法案例分析 33
3.2 合成控製法 39
3.2.1 構建潛在的合成控制組 40
3.2.2 求解合成控制組的權重 41
3.2.3 合成控制組的應用 42
3.2.4 合成控製法的評價 43
3.2.5 合成控製法案例分析 44
3.3 斷點回歸法 48
3.3.1 設計原理 49
3.3.2 確定分組變量和斷點 49
3.3.3 精確斷點與模糊斷點 51
3.3.4 斷點回歸法的有效性檢驗 52
3.3.5 斷點回歸法的結果分析 52
3.3.6 斷點回歸法的評價 53
3.3.7 斷點回歸法案例分析 54
3.4 工具變量法 61
3.4.1 工具變量的定義 61
3.4.2 工具變量的前提假設 62
3.4.3 工具變量的有效性 63
3.4.4 工具變量的實踐方式 64
3.4.5 工具變量法案例分析 66
3.5 主分層法 72
3.5.1 隨機對照試驗中的不依從問題 72
3.5.2 主分層法的原理 73
3.5.3 主分層法的前提假設 75
3.6 本章小結 76
參考文獻 77
第4章 基於潛在結果框架的因果推斷方法 80
4.1 POF 80
4.1.1 POF的基本構成元素 80
4.1.2 POF的因果指標 81
4.1.3 POF的運行規則 82
4.2 均衡的樣本子空間 88
4.2.1 分層方法 88
4.2.2 匹配方法 90
4.2.3 基於決策樹的子空間劃分 94
4.3 重加權的樣本空間 96
4.3.1 逆傾向得分權重 96
4.3.2 雙魯棒估計方法 97
4.3.3 基於提升方法的泛化傾向得分權重 98
4.3.4 協變量均衡傾向得分權重 100
4.3.5 泛化的協變量均衡傾向得分權重 101
4.4 去混雜的表徵空間 104
4.4.1 均衡表徵學習 104
4.4.2 局部相似表徵學習 107
4.5 基於潛在結果框架的因果推斷方法的綜合試驗 112
4.5.1 數據生成 112
4.5.2 對照試驗:估計ATE的常規方法 114
4.5.3 試驗一:分層方法 115
4.5.4 試驗二:匹配方法 117
4.5.5 試驗三:基於決策樹的子空間劃分 119
4.5.6 試驗四:逆傾向得分權重 120
4.5.7 試驗五:雙魯棒估計方法 121
4.5.8 試驗六:基於提升方法的泛化傾向得分權重 122
4.5.9 試驗七:協變量均衡傾向得分權重 123
4.5.10 試驗八:泛化的協變量均衡傾向得分權重 124
4.5.11 試驗九:均衡表徵學習和局部相似表徵學習 124
4.5.12 總結 127
4.6 本章小結 127
參考文獻 128
第5章 基於結構因果模型的因果推斷方法 132
5.1 因果層級 132
5.2 結構因果模型 134
5.2.1 因果圖 134
5.2.2 因果圖的基本節點結構 135
5.2.3 因果圖上的概率分佈 137
5.2.4 因果圖上結構方程 139
5.2.5 結構因果模型小結 141
5.3 乾預推斷 142
5.3.1 後門調整 142
5.3.2 前門調整 143
5.3.3 do演算 144
5.4 乾預的可識別性和識別算法 147
5.4.1 基本概念和定義 147
5.4.2 Px(v)的可識別性 150
5.4.3 Px(s)的可識別性 163
5.4.4 Pt(s)的可識別性 179
5.4.5 半馬爾可夫模型向馬爾可夫模型的進化 183
5.5 反事實預測 184
5.6 本章小結 186
參考文獻 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