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描述
本書深度解析 EDA產業演進與中國EDA產業的突圍之路,全景再現中國EDA從“熊貓系統”破冰、十五年沈寂,到政策驅動下二次突圍的跌宕歷程。聚焦2018年後國產EDA的技術躍遷與生態重構,結合AI驅動、雲端協同等 技術趨勢,揭示中國如何通過政策創新、產教融合、生態共建構建自主可控的產業體系。本書以產業史觀融合技術洞察,既可作為EDA從業者的行業全景圖鑒,也可為政府制定產業政策、投資機構把握賽道機遇、高校培養專業人才提供系統化參考, 是半導體領域研究者不可或缺的產業演進啟示錄。
作者簡介
被京華大九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華大九天”)成立於2009年,一直聚焦於EDA工具的開發、銷售及相關服務業務,致力於成為全流程、全領域、 的EDA提供商。華大九天主要產品包括全 設計平臺EDA工具系統、數字電路設計EDA工具、晶圓制造EDA工具、封裝設計EDA工具和3DIC設計EDA工具等軟件及相關技術服務。其中,全 設計平臺EDA工具系統包括模擬電路設計全流程EDA工具系統、存儲電路設計全流程EDA工具系統、射頻電路設計全流程EDA工具系統和平板顯示電路設計全流程EDA工具系統;技術服務主要包括基礎IP、晶圓制造工程服務及其他相關服務。產品和服務主要應用於集成電路設計、制造及封裝領域。華大九天總部位於北京,在南京、成都、深圳、上海、香港、廣州、北京亦莊、西安和天津等地設有全資子公司,在武漢、廈門、蘇州等地設有分支機構。
目錄大綱
序一逐夢“芯”程:中國EDA產業的崛起之路
序二領航“芯”程:中國EDA產業的創新之路
序三築夢“芯”程:中國EDA產業的精進之路
前言
第1章 芯片之鑰:解鎖EDA的奧秘
1.1 芯片“卡脖子”引發對EDA的重視
1.1.1 行業風雲激蕩
1.1.2 EDA是芯片之母
1.1.3 加速國產EDA發展的戰略緊迫性
1.2 什麼是EDA
1.2.1 EDA的定義
1.2.2 EDA的工作流程
1.2.3 EDA涉及的學科
1.3 EDA的特點
1.3.1 技術維度
1.3.2 行業維度
1.3.3 人才維度
第2章 全球視野:EDA發展概況
2.1 EDA發展歷程
2.1.1 第一階段:CAD階段
2.1.2 第二階段:CAE階段
2.1.3 第三階段:EDA系統設計階段
2.1.4 第四階段:當代EDA階段
2.2 全球EDA市場格局
2.2.1 EDA市場穩定增長
2.2.2 寡頭壟斷的市場結構
2.2.3 地區發展不平衡
2.3 EDA三大巨頭
2.3.1 Synopsys
2.3.2 Cadence
2.3.3 SiemensEDA
2.3.4 三巨頭對比
2.3.5 三巨頭成功的原因分析
第3章 晨曦初現:中國EDA的萌芽歲月(1978~1993)
3.1 桂林陽朔會議:中國EDA事業正式起步
3.1.1 背景
3.1.2 與會人員及會議經過
3.1.3 會議成果
3.1.4 會議意義
3.2 ICCAD一級系統和二級系統的開發
3.2.1 ICCAD一級系統
3.2.2 ICCAD二級系統
3.3 三級系統——“熊貓系統”的誕生
3.3.1 受限於西方技術封鎖
3.3.2 國內外智力相結合,專家、老師、學生總動員
3.3.3 歷時5年開發成功,“熊貓系統”問世
3.3.4 推向市場,在國際上受到關註
3.3.5 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縮小到5年
3.4 我國EDA產業早期生態建設探索
3.4.1 《中國集成電路》期刊的創立:行業知識傳播與技術交流體系
3.4.2 全國高校研究生電子設計競賽啟動:
產學研協同的人才培養機制
3.4.3 中國ICCAD聯誼會的成立:行業聯盟的跨領域整合
第4章 內憂外患:EDA事業陷入沈寂(1994~2008)
4.1 國際EDA企業進入中國市場
4.1.1 MentorGraphics於1989年率先進入中國市場
4.1.2 Cadence於1992年進入中國市場
4.1.3 Synopsys於1995年進入中國市場
4.2 國內“造不如買,買不如租”思想盛行
4.2.1 特定歷史時期的經濟需求背景
4.2.2 短視思想的形成與擴散
4.2.3 造成深遠影響
4.3 中國EDA事業停滯
4.3.1 國際競爭壓力下的市場萎縮
4.3.2 研發停滯與自主創新能力削弱
4.3.3 國內EDA人才流失與培養困境
4.3.4 與國外EDA廠商的差距不斷增大
4.3.5 對國家安全和戰略利益的影響
4.4 守護著EDA最後的“火種”
4.4.1 初創與奠基:在荊棘中播種希望
4.4.2 突破與轉型:在困境中砥礪前行
4.4.3 發展與創新:在逆境中綻放光芒
4.4.4 傳承與守望
第5章 重整旗鼓:中國EDA在堅守中迎來轉機(2008~2017)
5.1 國家“核高基”重大科技專項的加持
5.1.1 “核高基”重大科技專項的背景
5.1.2 “核高基”聚焦三個方向
5.1.3 “核高基”對EDA的助力
5.2 國產EDA在細分市場找到突破口
5.2.1 模擬芯片設計
5.2.2 物理實現
5.2.3 特定應用領域的工具開發
5.3 EDA火種開始廣為傳播和延續
5.3.1 本土EDA企業嶄露頭角
5.3.2 產學研合作加強
5.3.3 EDA人才培養力度加大
第6章 蝶變展翅:EDA產業加速進行時(2018年以來)
6.1 芯片產業迎來歷史新機遇
6.1.1 科創板設立
6.1.2 集成電路專項基金二期、三期啟動
6.1.3 《新時期促進集成電路產業和軟件產業
高質量發展的若幹政策》推出
6.1.4 芯片產業受到資本青睞,人才也開始回流
6.1.5 芯片國產替代開始加速
6.2 多家EDA企業成功上市
6.2.1 概倫電子
6.2.2 華大九天
6.2.3 廣立微
6.3 初創企業生機盎然
6.3.1 鴻芯微納成立
6.3.2 阿卡思微電子成立
6.3.3 合見工軟成立
6.4 技術覆蓋面日趨全面
6.4.1 全定制電路設計EDA工具系統
6.4.2 數字電路設計EDA工具
6.4.3 晶圓制造EDA工具
6.4.4 封裝類EDA工具
6.5 產業鏈生態不斷完善
6.5.1 企業數量與規模增長
6.5.2 技術創新能力提升
6.5.3 產業鏈上下遊協同發展
6.5.4 市場認可度提高
第7章 啟航未來:全球EDA發展趨勢洞察
7.1 EDA技術發展趨勢
7.1.1 後摩爾時代技術演進
7.1.2 新興應用需求牽引
7.1.3 信息技術融合
7.1.4 數字孿生
7.2 EDA政策與法規洞察
7.2.1 國際組織的作用與影響
7.2.2 多邊機制的間接影響
7.2.3 行業協會與組織的規範作用
7.2.4 主要國家的EDA政策動向
7.2.5 未來趨勢與挑戰
第8章 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