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科學技術導論(第2版)
周昌樂
- 出版商: 機械工業
- 出版日期: 2023-02-01
- 定價: $414
- 售價: 8.5 折 $352
- 語言: 簡體中文
- 頁數: 267
- ISBN: 7111718909
- ISBN-13: 9787111718901
下單後立即進貨 (約4週~6週)
相關主題
商品描述
本書主要圍繞著智能科學與技術的內涵展開,強調學科基礎知識、主要研究方法、核心研究領域、若幹熱點問題以及前沿應用技術等,內容涉及智能哲學、智能科學、智能技術等諸多方面。整部教材主要包括學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技術應用三大部分。學科基礎部分涉及學科概述、機器系統、算法運作等方面的內容。科學研究部分涉及環境感知、語言理解、意識整合、藝術創造、行為表現等方面的內容。技術應用部分則涉及人機交互、系統構建和智能社會等方面的內容。本書覆蓋了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入門課程所必須掌握的核心知識,基礎性、思想性和前沿性並重,起到引領讀者進入這一新興學科的啟蒙作用。 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本科生入門課程的教材,或者作為人工智能相關專業研究生課程的教材,也可以供相關技術人員學習參考。目前社會已經進入智能時代,凡希望瞭解智能社會最為基本的科學技術內容的讀者,都可以讀一讀這部教材,定將受益匪淺。
作者簡介
周昌樂,199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理論計算機科學專業,獲理學博士學位。現為廈門大學智能科學與技術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福建省仿腦智能系統重點實驗室主任。長期從事人工智能及多學科交叉領域的研究工作,研究成果涉及手寫漢字識別、視覺註意計算、漢語隱喻理解、認知邏輯推理、中醫辨證推演、漢語詩歌創作、數字古琴藝術、機器智能哲學、禪宗思想發凡等多個方面。目前主要開展心智仿造(意識建模、腦機協同、機器歌舞)、聖學發明、心法實證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後被聘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基礎數學、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中醫診斷學、哲學(邏輯學、國學)等五個不同學科門類的博士生導師。 曾任浙江大學人工智能研究所副所長、廈門大學國家示範性軟件學院首任院長、廈門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廈門市第十屆政協委員、廈門市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目前擔任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理事、福建省人工智能學會理事長、清華大學智能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浙江大學語言與認知研究中心學術委員、廈門市信息化專家組組長。受聘為浙江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蘇州大學、汕頭大學、重慶大學等十餘所高校的兼職教授。
目錄大綱
前言
第1版前言
教學建議
第1章 概述
1.1 學科界定
1.1.1 作為新興學科的內涵
1.1.2 在信息社會中的地位
1.1.3 學科人才培養的要求
1.2 智能簡史
1.2.1 智能科學的草創期
1.2.2 智能科學的積累期
1.2.3 智能科學的成熟期
1.3 人腦機制
1.3.1 人腦結構功能定位
1.3.2 神經細胞連接網絡
1.3.3 人類學習適應能力
本章小結與習題
第2章 機器系統
2.1 數據存儲
2.1.1 數字位及其存儲
2.1.2 存儲器及其容量
2.1.3 數據二進製表示
2.2 數據處理
2.2.1 機器體系結構
2.2.2 機器指令語言
2.2.3 機器程序執行
2.3 操作系統
2.3.1 操作系統體系結構
2.3.2 組織協調機器活動
2.3.3 網絡操作系統概述
本章小結與習題
第3章 算法運作
3.1 算法構造
3.1.1 界定算法性質
3.1.2 偽碼描述算法
3.1.3 算法構造過程
3.2 算法結構
3.2.1 算法選擇結構
3.2.2 算法疊代結構
3.2.3 算法遞歸結構
3.3 搜索算法
3.3.1 盲目搜索算法
3.3.2 啟發搜索算法
3.3.3 博弈搜索算法
本章小結與習題
第4章 環境感知
4.1 機器視覺
4.1.1 機器視覺概述
4.1.2 視覺計算過程
4.1.3 機器視覺環節
4.2 圖形分析
4.2.1 邊線合成方法
4.2.2 區域生成方法
4.2.3 紋理識別方法
4.3 景物理解
4.3.1 空間信息獲取
4.3.2 景物匹配識別
4.3.3 主動視覺計算
本章小結與習題
第5章 語言理解
5.1 語句理解
5.1.1 意群語詞分割
5.1.2 句法依存分析
5.1.3 語境意義獲取
*5.2 語義理論
5.2.1 範疇分析語法
5.2.2 內涵類型邏輯
5.2.3 語義映射規則
5.3 語篇分析
5.3.1 語篇表述理論
5.3.2 語篇指代消解
5.3.3 語篇理解系統
本章小結與習題
第6章 意識整合
6.1 意識科學
6.1.1 科學研究線索
6.1.2 神經生物基礎
6.1.3 科學解釋理論
6.2 機器意識
6.2.1 機器意識研究概況
6.2.2 全局工作空間理論
6.2.3 機器意識困難所在
*6.3 信息整合
6.3.1 信息整合理論
6.3.2 意識認知體系
6.3.3 意識實驗系統
本章小結與習題
第7章 藝術創造
7.1 情感驅動
7.1.1 情感神經系統
7.1.2 情感作用機制
7.1.3 情思審美表達
*7.2 創意模型
7.2.1 情智糾纏機制
7.2.2 類量子性過程
7.2.3 創意量子模型
7.3 機器藝術
7.3.1 機器音樂創作
7.3.2 機器書畫創作
7.3.3 機器詩歌創作
本章小結與習題
第8章 行為表現
8.1 人體運動
8.1.1 人體運動控制
8.1.2 運動神經系統
8.1.3 軀體運動定位
8.2 仿人行為
8.2.1 研製仿人機器人
8.2.2 行為的強化學習
8.2.3 機器人仿人行為
8.3 機器歌舞
8.3.1 機器歌舞概述
8.3.2 歌舞動漫模擬
8.3.3 機器歌舞創作
本章小結與習題
第9章 人機交互
9.1 人機會話
9.1.1 話語識別理解
9.1.2 話語語音生成
9.1.3 會話管理系統
9.2 情感交流
9.2.1 情感信息識別
9.2.2 情感媒體表達
9.2.3 情感交流系統
9.3 腦機融合
9.3.1 腦電發生原理
9.3.2 腦電信號解讀
9.3.3 腦機融合系統
本章小結與習題
第10章 系統構建
10.1 經典系統
10.1.1 結構知識表示
10.1.2 過程知識表示
10.1.3 構建專家系統
10.2 學習系統
10.2.1 神經專家系統
10.2.2 演化神經系統
10.2.3 綜合智能系統
*10.3 群體系統
10.3.1 應變型智能主體
10.3.2 認知型智能主體
10.3.3 協調性群體系統
本章小結與習題
第11章 智能社會
11.1 智能家居
11.1.1 智能家居整體架構
11.1.2 智能家居功能實現
11.1.3 智能家居核心系統
11.2 智能交通
11.2.1 智能交通系統構成
11.2.2 車輛行駛路徑規劃
11.2.3 智能車輛自動駕駛
11.3 智慧城市
11.3.1 智慧城市整體架構
11.3.2 智慧城市應用系統
11.3.3 智慧城市核心技術
本章小結與習題
第12章 展望
12.1 機器困境
12.1.1 形式系統局限性
12.1.2 不可計算性證明
12.1.3 計算能力的限度
12.2 智能哲學
12.2.1 心智能否被計算
12.2.2 來一場圖靈測驗
12.2.3 缽中之腦的啟示
12.3 學科前景
12.3.1 強弱人工智能觀點
12.3.2 心智計算的自然觀
12.3.3 智能科學的新趨勢
本章小結與習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