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有線還快 - Wi-Fi 7 標準技術原理應用指南
成剛、蔣一名、楊志傑 著
- 出版商: 深智
- 出版日期: 2025-02-19
- 定價: $880
- 售價: 7.9 折 $695
- 語言: 繁體中文
- 頁數: 480
- ISBN: 6267569497
- ISBN-13: 9786267569498
-
相關分類:
Wi-Fi
- 此書翻譯自: Wi-Fi 7 開發參考:技術原理、標準和應用
立即出貨 (庫存 > 10)
買這商品的人也買了...
-
$650$585 -
$420$331
相關主題
商品描述
☆全面解析 Wi-Fi 標準從 IEEE 演進到最新技術應用
★深入探討 Wi-Fi 核心技術,涵蓋物理層與 MAC 層架構
☆詳述 Wi-Fi 6 技術突破,聚焦高頻寬、低延遲與多輸入多輸出應用
★探索 Wi-Fi 7 創新技術,包括多鏈路、高效連接和低延遲特性
☆剖析 Wi-Fi 安全技術升級,全面解讀 WPA3 與網路保護方案
★聚焦 Mesh 網路,提供多裝置環境下的高效解決方案
☆系統介紹 Wi-Fi 7 產品開發流程與性能測試方法
★解讀行業聯盟推動的測試認證與標準化策略
☆展示 Wi-Fi 技術在家庭、教育及商業領域的應用價值
★探討 Wi-Fi 與 5G 網路融合的技術挑戰與場景應用
☆展望超高寬頻網路與新一代 Wi-Fi 關鍵技術未來
★提供專業指引,助力技術人員掌握 Wi-Fi 最新發展
【內容簡介】
本書第一章重點解析 Wi-Fi 的物理層和 MAC 層技術,深入剖析無線媒介的連接原理、裝置發現與連接過程,以及省電模式的管理機制。第二章聚焦 Wi-Fi 6 技術,展現其相較傳統技術的性能優勢,並介紹 OFDMA、多輸入多輸出和空間重複使用等核心創新技術,同時分析物理層的技術升級與 6GHz 頻段的應用。第三章深入解析 Wi-Fi 7 的創新特性,介紹多鏈路技術、低延遲應用及多資源單位捆綁等新技術,並討論其在物理層標準、安全性和 Mesh 網路方面的改進。第四章關注 Wi-Fi 7 產品的開發與測試方法,包括軟硬體架構、性能優化及網路管理的實踐指導,為開發者提供全面支持。第五章展示了 Wi-Fi 行業聯盟對技術標準化與測試認證的推動作用,並討論其對 QoS 管理的貢獻。第六章描述 Wi-Fi 技術在家庭、教育與商業場景中的應用案例,並展望技術升級帶來的全新使用體驗。第七章探討 Wi-Fi 與 5G 技術的融合,分析兩者的優勢互補及未來應用方向。最後,第八章展望新一代 Wi-Fi 技術的發展趨勢,勾勒超高寬頻網路的未來願景。
作者簡介
成剛
正高級工程師,上海諾基亞貝爾寬頻終端產品部門負責人,諾基亞家庭閘道器全球研發中心負責人,中國計算機學會和上海計算機學會專委委員,IEEE和ACM會員。二十多年資深產品開發經驗,所研發產品獲10個國內外設計獎和創新獎,帶領團隊近年來有40餘個Wi-Fi新技術專利受理中或已公示。
蔣一名
上海諾基亞貝爾寬頻終端產品部門軟體研發負責人,二十年一直從事通訊產品開發,擁有豐富的有線網路局端和寬頻接入終端的產品研發和管理經驗,有10餘篇專利已經授權或受理中。目前研究領域包括家庭閘道器的軟體系統、Wi-Fi接入與移動通訊的技術融合等,目前主要為國內及全球開發寬頻終端和智慧閘道器等產品。
楊志傑
上海諾基亞貝爾寬頻終端產品部門資深Wi-Fi領域專家,IEEE 802.11工作組成員,Wi-Fi聯盟標準組成員,參與IEEE Wi-Fi 7等新下一代Wi-Fi標準的制定工作。具有十幾年豐富的Wi-Fi產品開發經驗,已有30餘篇Wi-Fi發明專利受理或公示中,對Wi-Fi以及無線通訊系統擁有深刻理解。
目錄大綱
第1章 Wi-Fi 技術概述
1.1 Wi-Fi 技術標準和演進
1.1.1 無線區域網傳輸技術
1.1.2 IEEE 關於 Wi-Fi 的標準演進
1.2 Wi-Fi 關鍵技術介紹
1.2.1 Wi-Fi 基本概念和原理
1.2.2 Wi-Fi 物理層技術
1.2.3 Wi-Fi 物理層標準
1.2.4 Wi-Fi MAC 層標準
1.2.5 Wi-Fi 的無線媒介連線原理
1.2.6 Wi-Fi 裝置的發現、連接和認證過程
1.2.7 Wi-Fi 省電模式管理機制
本章小結
第2章 Wi-Fi 6 技術的性能轉型
2.1 Wi-Fi 6 技術概述
2.1.1 傳統 Wi-Fi 技術上的侷限
2.1.2 Wi-Fi 6 標準的新變化與技術規格
2.2 Wi-Fi 6 主要的核心技術
2.2.1 核心技術概述
2.2.2 OFDMA 連線技術
2.2.3 多輸入多輸出技術
2.2.4 Wi-Fi 6 的低功耗技術
2.2.5 空間重複使用技術
2.2.6 多 BSSID 技術
2.2.7 非連續通道捆綁技術
2.3 Wi-Fi 6 物理層技術與標準更新
2.3.1 Wi-Fi 6 物理層技術的特點
2.3.2 Wi-Fi 6 新的 PPDU 幀格式
2.4 Wi-Fi 6 支援 6GHz 頻段的技術
2.4.1 6GHz 頻段的需求和定義
2.4.2 6GHz 頻段上的發現和連接過程
2.4.3 雙載波調變技術
本章小結
第3章 Wi-Fi 7 技術原理和創新
3.1 Wi-Fi 7 技術概述
3.1.1 Wi-Fi 7 技術特點
3.1.2 Wi-Fi 7 標準的演進
3.2 Wi-Fi 7 主要的核心技術
3.2.1 Wi-Fi 7 關鍵技術概述
3.2.2 Wi-Fi 7 新增的多鏈路裝置
3.2.3 Wi-Fi 7 多鏈路同傳技術
3.2.4 Wi-Fi 7 多鏈路下的發現、連接和認證過程
3.2.5 Wi-Fi 7 的多資源單位捆綁技術
3.2.6 Wi-Fi 7 的多使用者輸入輸出技術
3.2.7 Wi-Fi 7 支援低延遲業務的技術
3.2.8 Wi-Fi 7 增強點對點業務的技術
3.3 Wi-Fi 7 支援的應急通訊服務技術
3.4 Wi-Fi 7 物理層標準更新
3.5 Wi-Fi 7 技術的安全性
3.5.1 Wi-Fi 安全標準的演進和發展
3.5.2 Wi-Fi 網路安全的關鍵技術
3.5.3 Wi-Fi 的 WPA3 安全技術
3.5.4 Wi-Fi 7 的安全技術
3.6 支援 Wi-Fi 7 的 Mesh 網路技術
3.6.1 Wi-Fi EasyMesh 網路技術
3.6.2 Wi-Fi 7 下的 EasyMesh 網路技術
本章小結
第4章 Wi-Fi 7 產品開發和測試方法
4.1 Wi-Fi 7 產品開發概述
4.1.1 Wi-Fi 7 產品定義與規格
4.1.2 Wi-Fi 7 產品開發流程
4.2 Wi-Fi 7 AP 產品軟體開發
4.2.1 Wi-Fi 7 AP 產品的軟體架構
4.2.2 Wi-Fi 7 連接管理
4.2.3 Wi-Fi 7 資料轉發
4.2.4 Wi-Fi 7 性能最佳化
4.2.5 Wi-Fi 7 無線通道管理
4.2.6 Wi-Fi 7 EasyMesh 網路
4.2.7 Wi-Fi 7 網路管理
4.3 Wi-Fi 7 AP 產品測試
4.3.1 Wi-Fi 7 性能測試
4.3.2 Wi-Fi 7 關鍵技術測試
本章小結
第5章 Wi-Fi 行業聯盟對技術和產品的推動
5.1 Wi-Fi 聯盟在技術時代的成功
5.1.1 Wi-Fi 聯盟的測試認證方式
5.1.2 Wi-Fi 聯盟制定的測試認證規範
5.1.3 Wi-Fi 聯盟關於 QoS 管理的測試認證
5.2 無線寬頻聯盟在 Wi-Fi 行業中的助力
5.2.1 無線寬頻聯盟工作組和任務組
5.2.2 無線寬頻聯盟推動 Wi-Fi 感知技術發展
5.3 寬頻討論區對 Wi-Fi 管理的貢獻
第6章 Wi-Fi 7 技術應用和體驗升級
6.1 居家辦公學習和娛樂的新體驗
6.1.1 AR/VR 使用者體驗與 Wi-Fi 技術發展
6.1.2 Wi-Fi 7 技術支援超高畫質視訊業務
6.1.3 升級家庭 Wi-Fi 技術和改進體驗
6.2 Wi-Fi 7 在行業中的應用
6.2.1 學校多媒體教室的 Wi-Fi 應用
6.2.2 體育館高密度連接下的 Wi-Fi 部署
6.2.3 飯店公寓的 Wi-Fi 應用場景
6.2.4 企業辦公的 Wi-Fi 應用場景
第7章 Wi-Fi 7 與行動5G 技術的融合
7.1 Wi-Fi 7 與 5G 技術的比較
7.2 Wi-Fi 連線網路與行動 5G 的不斷融合
7.2.1 融合標準演進和 Wi-Fi 技術支援
7.2.2 支援網路融合的 5G 網路切片
7.3 Wi-Fi 與行動 5G 技術融合的應用場景
7.3.1 5G 與 Wi-Fi 連線網路融合的場景類型
7.3.2 5G 與 Wi-Fi 連線網路融合的範例
7.3.3 5G 與 Wi-Fi 連線網路融合的演進方向
第8章 Wi-Fi 技術發展的展望
8.1 超高寬頻網路的開啟
8.2 展望新一代 Wi-Fi 關鍵技術
8.3 結語
附錄A 術語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