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台灣經濟奮鬥一生:葉萬安百齡回顧

葉萬安

  • 出版商: 天下文化
  • 出版日期: 2025-08-29
  • 定價: $800
  • 售價: 8.5$680
  • 語言: 繁體中文
  • 頁數: 564
  • ISBN: 6264175161
  • ISBN-13: 9786264175166
  • 相關分類: 商業管理類
  • 尚未上市,歡迎預購

商品描述

他不是部長,卻參與制定政策的核心工程;
他不是將軍,卻長年奮戰在經濟建設的最前線。


  葉萬安,一位長年戮力於政策戰線的老兵,低調、堅定,數十年如一日地行走於無聲的戰場——那裡沒有硝煙,卻有無數攸關民生的統計表格與決策分岔口。

  他不曾站上鎂光燈下,卻始終站在台灣經濟奇蹟的結構現場,以文職守備國運,以數據寫下歷史。

  這是他百歲之際的回望——

  為了讓後人看見那些被歷史忽略的真相,也為了讓年輕一代明白,台灣之所以成為今天的模樣,並非奇蹟,而是許多無名者堅持理想與專業的成果。

好評推薦

  在這個語多誇大、講究公關的年代,葉萬安的耿直與堅持,愈發可貴。他用一生踐行一種沉靜而堅定的公共精神。他相信,制度的進步不靠口號,而須憑藉機制與原則的落實;政策的有效,不靠情緒動員,而來自知識與價值的平衡。——高希均/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

  萬安兄不同於一般學院派經濟學家,有兩點重要的優勢。一個是萬安兄熟知台灣經濟發展相關統計,特別是國民所得統計⋯⋯另外一個優勢就是他自1970 年代以來,幾乎參與台灣所有重要經濟政策的形成,對台灣經濟發生的重要問題與政府因應之道,如數家珍。因此他分析經濟問題,提出解決方案,或者寫評論文章,只要主題決定,一切相關數據和事證湧現腦際,伏案立就。——孫震/台灣大學經濟學系名譽教授

  陳誠也好,嚴家淦、蔣經國,甚至尹仲容、俞國華、趙耀東也好,他們都是決策者,決策是由各部門提出,最終由經建會加以分析並評估過的政策建議。而葉萬安作為從經安會到美援會、經合會、經設會到經建會,一直負責經濟研究部門,並為經濟決策把關及做出建議的關鍵核心人物,自然對政府職能與市場機制的角色分際,做了最佳的把握與拿捏。換言之,正是萬老在這一個重要的角色上,台灣經濟一路走來,才讓經濟及相關公共政策始終能在「計畫」與「自由」之間,或在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之間,掌握到最佳的分際。我因此認為萬老就是對台灣經濟發展做出重大貢獻的、「有台灣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首席設計師。——石齊平/鳳凰衛視資深評論員

  萬老長期位居幕後,一般人未必知道他,本書可以讓人見到他在台灣經濟「自由化、國際化、制度化」過程中奮力的身影,說他是推手之一,毫不為過。台灣從計畫經濟到自由經濟,現在看來是理所當然,其實自50 年代末期尹仲容時代開始推動,到90年代始成集體共識,可見不易,葉萬安是其中的「苦行僧」之一。——沈珮君/《聯合報》顧問

作者簡介

葉萬安

  民國15年出生於南京市,祖籍浙江紹興。民國37年國立上海商學院銀行學系畢業,分別於53年及59年在國際貨幣基金(IMF)研究所及世界銀行經濟開發研究所(EDI)各研修六個月。

  曾任台糖公司副組長、行政院經安會工業委員會專員、行政院美援會專門委員、經合會綜合計畫處處長、經設會經濟研究處處長、經建會副主任委員,於民國81年5月退休。

  曾兼任行政院主計處國民所得統計評審委員會創始委員迄今60年、普查委員會委員41年;曾先後兼任東海大學、東吳大學、台灣大學副教授17年;曾擔任經濟日報主筆40年撰社論1,927篇,以及撰寫專論一百餘篇。

  著有《邁向經濟現代化之路:社論一寫四十年》(聯經出版)、《台灣經濟奇蹟的奠基者 尹仲容》、《台灣經濟再奮發之路》、《為什麼台灣經濟由盛到衰?》、《百年仰望:20位名人心目中的民國人物》(合著)、《從管制到開放:台灣經濟自由化的艱辛歷程》(以上由天下文化出版)

目錄大綱

出版者的話  只做事不做官,追求台灣人民的「心想事成」──葉萬安與他的書生報國╱高希均(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 創辦人)

推薦序

台灣經濟發展的參贊者與論述者──葉萬安先生╱孫震(台灣大學經濟學系名譽教授)
台灣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首席設計師──葉萬安╱石齊平(鳳凰衛視資深評論員)
台灣經濟的活電腦、苦行僧╱沈珮君(《聯合報》顧問)


自序  小兵也可立大功──一位經濟政策研究幕僚者寄語年輕人

第一章  國家栽培給我進修學習機會

一、在學期間改變我的志向
二、工作中學習
三、政府兩度推舉我赴美研修
四、參加國內外經濟研討會

第二章  打造經濟分析工具——統計的基礎
一、辦理台糖公司統計
二、主編出版《台灣工業統計》月報
三、編印《Taiwan Statistical Data Book》
四、編製《重要經濟指標週報》送行政院院會參考
五、編製《國際經濟動態指標》雙週刊
六、編製《台灣景氣指標》

第三章  兼任國民所得統計評審會委員,一兼60年
一、學習階段
二、純評審階段
三、評審兼經濟分析階段
四、兩度獲頒「主計獎章

第四章  經濟計畫設計及編製的精進
一、採用「哈羅德-多馬模型」作總體經濟計畫設計
二、採用「總體經濟計量模型」做總體經濟計畫設計
三、整合編擬「十年長期經濟展望」
四、積極推動基本設施建設與產業結構調整為經濟計畫設計目標
五、編擬「長期十五年經濟建設展望」,20世紀結束前成為「現代化國家

第五章  美夢成真——長官為我圓夢
一、為推動「外貿全面改革」催生
二、建議推行「三一儲蓄運動」
三、建議新台幣對美元升值10%
四、建議訂定《人口政策綱領》降低人口增加率
五、建議新任行政院長推動經濟「自由化、國際化、制度化」政策
六、1980年前後因應國內外情勢劇變研提六項因應方案
七、化解執行「智慧財產權」遭受阻力的建言
八、建議盡早「戳破股市泡沫」,以免造成更大災難
九、建議徹查「地下投資公司」
十、建議「建設台灣成為亞太營運中心」

第六章  承擔蔣總統主持「財經會談」的幕僚作業
一、我和央行俞國華總裁的一段過節
二、獲俞國華主任委員的完全信任與充分授權
三、在「財經會談」報告內容極具彈性
四、蔣總統在財經會談的重要指示
五、蔣總統對李國鼎透露心聲
六、蔣總統「在逆境中開創台灣經濟發展新境界」(1972–1988)
七、蔣總統主持「財經會談」使我最感懷的事

第七章  規劃推動「公營事業民營化」
一、研訂實施方案、修訂有關條例及選定「民營化」的公營事業
二、化解公營企業民營化員工的抗議
三、推動「公營事業民營化」的四大阻力
四、阻止公營事業民營化遭財團操控
五、對「公營事業民營化諮詢會」的建議
六、突破電信自由化的障礙——通過電信三法

第八章  兼任《經濟日報》主筆40年寫社論近兩千篇
一、《經濟日報》創刊應邀擔任該報主筆
二、兼任主筆撰寫社論應把握的原則
三、社論一寫40年
四、精選編輯社論集,書名《邁向經濟現代化之路》
五、撰寫社論事後感

第九章  統計數字和我對話
一、運用統計數據分析經濟現象與問題
二、「悶」經濟的探源及化解之道
三、兩岸合作、創造多贏

第十章  仗義執言,向達官顯貴挑戰
一、李前總統說謊,我寫〈國民黨運金來台係金A ——船如果早沉了,我怎領到黃金,李前總統別說謊了〉
二、陳水扁總統玩弄數字,我寫〈總統!您的財經數據有問題〉
三、陳水扁主持的〈總統府真已成為炒股及說謊中心?〉
四、戳穿陳水扁總統任內〈歷任閣揆擴大投資謊言〉
五、致呂秀蓮副總統的公開信——〈台商,是台灣經濟發展的功臣〉
六、呂副總統只講對了一半
七、蔡英文總統競選說,她執政期間「20年來經濟最好狀態」, 我寫〈說謊騙選票〉
八、蔡總統〈您講的數字與說明都有問題——借1.3 兆元,還八千億元,沒債留子孫嗎?〉
九、經建會主委郭婉容妙論的匡正
十、央行理事以雙率偏低、指責彭淮南是見樹不見林
十一、駁斥蔣碩傑院士「台灣五鬼搬運」說詞
十二、對張忠謀的〈政府不甘投資台積電?我質疑〉

第十一章  心繫大陸
一、1988年建議援助大陸一百億美元低利融資
二、親赴大陸介紹台灣經濟發展經驗
三、介紹台灣實施的「計畫性自由經濟」,並對大陸經濟發展提供具體建議
四、1997年「東亞金融危機」時,建議「人民幣不應貶、不需貶、不能貶」
五、建議大陸加入WTO後,出超擴大時,人民幣不應在國外壓力下升值,應先解除進口管制開放市場
六、中國大陸入世後,對外貿易出超大增,美國強力施壓要人民幣大幅升值,我撰寫社論加以駁斥
七、建議大陸培養本地科技產業發展
八、與大陸學術界相互切磋,並推介李國鼎「國家現代化」的思想體系

第十二章  感恩 
一、生逢其時——遇到許多賢明的長官
二、婉拒外界升官邀請
三、和衷共濟——與同仁共同為國效力
四、感恩我的家人

附錄  沈珮君(《聯合報》顧問)
咬定青山不放鬆—— 葉萬安,台灣經濟的幕後鐵漢(上)
咬定青山不放鬆—— 葉萬安,台灣經濟的幕後鐵漢(下)
〈我問我聞〉葉萬安的貴人、痛與愛

附錄  葉萬安生平大事紀